【行業資訊】汽車系央企重組掀巨浪 一汽東風長安三家或合并成巨型航母?
近日,經相關渠道證實,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徐留平將與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平進行對調。徐留平將調任一汽集團或任職董事長、黨委書記一職,剛剛有點開始習慣吃東北菜的徐平,即將遠赴陌生的重慶,任職兵裝集團董事長。
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平
去年以來,車企高層換防并不稀少,但如此高級別的換防卻是罕見。“雙徐”對調,這將是繼2015年東風公司與一汽集團高層對調,徐平北上、竺延風南下之后,汽車企業進行的第二次央企掌門人換防事件。再結合前兩天,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所規定的內容,到2017年底,國資委監管的101家央企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任務。種種跡象都在釋放一個巨大的信號,隨著國企改革的大潮涌動,作為國資委管轄下僅有的三大汽車系央企,極有可能要迎來一次史無前例的重組,三家汽車巨頭合而為一,中國將首次形成一個年產銷千萬量級的航母型汽車巨頭。
央企整合勢不可擋
其實早在2015年,國資委就確定了下一步的國企改革重點,希望進行大規模兼并重組,將央企數量縮減至40家。而在所有央企中,汽車整車企業僅占據三席,分別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東風汽車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下屬長安汽車。
在隨后的兩年內,大規模的央企重組先后在各個領域拉開大幕,其中南車北車、寶鋼武鋼、中紡與中糧、中電投與國家核電等大型合并項目紛紛落地。從現有的幾大央企合并案例來看,國家推進重組大體上遵循三個原則:一、同行業“強強聯合”;二、同行業的“以大并小”;三、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垂直整合。
由此可見,國資國企整合已經進入大提速階段。雖然落實到汽車行業,目前僅僅處于掌門人之間的換防階段,重組合并的另一只靴子遲遲未見落地,不過其他央企的合并過程來看,掌門人換防往往是為其后的合并進行鋪墊。2015年到2016年間,已有30家以上的央企相繼迎來新任董事長或總經理,其中就包括中國遠洋海運、中國中車、寶鋼武鋼等幾家重組央企。
從2015年開始,一汽與東風相繼陷入反腐風暴,多名高管的落馬導致企業內部人心惶惶,觸動極大。所以竺延風與徐平兩位“老汽車人”進行對調,一方面可以起到安撫人心、凈化內部關系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央領導班子的改革意志與戰略布局。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徐留平
如今再次將一汽徐平與兵裝集團徐留平的位置進行對調,則充分體現出了國家在央企改革中,任用掌門人的高度謹慎態度。如果三家央企巨頭合并,則將形成一個年產千萬輛級別的航母型企業,那么對于領導人的任命,則需要選拔出高度符合領導人意志的可靠人選。
如果按照國家副部級干部普遍63歲退休來看,今年已經60歲的徐平已屆退休年齡。那么,1961年的竺延風與1964年的徐留平,或將成為三家央企合并之后的巨無霸企業的掌門人人選。如此看來,這次換防將會是這場風暴式重組的一個巨大伏筆。
合資股比放開前的壓力
汽車系的央企重組一直只聞風聲,不見雨來。但外部環境帶來的壓力,或將催促這場央企合并不得不加快步伐。
根據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汽車行業論壇上的發言,放開汽車行業的股比限制已經成為定局,最快2-3年,最晚8年,原來對跨國汽車公司的股比限制就會取消。這必然將帶來合資公司業務的大調整。幾家央企汽車集團旗下合資公司眾多,必然會面臨更多的問題。被動等待問題困擾,不如提前進行合并重組。
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
盡管幾大集團央企的身份,決定其擁有較多來自制度環境尤其是政府機構的支持,但從自主板塊的發展情況看,無論是東風、一汽還是長安,都還處于虧損或剛扭虧為盈的階段。相反,去年以來真正異軍突起的,卻是受到政策供養最少的本土民營車企。這也再次提醒,幾家央企亟需一場重組改革,來釋放活力。
而參照此前幾次汽車行業兼并重組的案例,國內一直存在著“和外國合作易,國內合作難”、“寧當雞頭,也不當牛尾”等現實問題,導致兼并重組往往難以順利推薦。自從2009年,汽車產業政策提出通過兼并重組打造四大四小的未來后,本土車企數量不降反增,產能重復建設情況嚴重,形成了一片散亂差局面。
早年曾在一汽工作過的汽車工業資深專家陳光祖在談到一汽與東風的重組時認為:“它為汽車產業的重組樹立一個典范,我一汽和東風都敢合,你為什么不能合,有利于推動新一輪重組潮流的來臨。”
央企重組的目的,主要是去產能化,同時通過強強聯合的方式,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自從以習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上任之后,在改革上一直采取強硬的作風,這也增大了三大央企合并的可能性。
毫無疑問,這將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大變革,也是一項難度極高的復雜工程。它將徹底改變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格局,也將改寫全球汽車行業發展的歷史。有幸的是,我們或許能夠親眼見證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