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吉利近90億美金入股戴姆勒:汽車產業變革時代的“合縱連橫”
美國時間2月24日下午,德國汽車巨頭戴姆勒在官網發布名為「戴姆勒股份公司歡迎新的長期股東」投資者關系公告,披露中國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已收購戴姆勒共計1.036億、占比9.69%的具有表決權的股份。
入股細節
36氪了解到,李書福通過一家名為Tanaclou3 Prospect Investment Ltd的公司完成了上述交易,具體交易金額為72.99億歐元(約合89.75億美元或569.29億元人民幣)。隨后吉利汽車官方微博確認,該公司為吉利旗下海外企業主體。本次交易完成后,吉利集團將超過科威特投資局(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和黑石基金(BlackRock)雷諾-日產聯盟(分別持有戴姆勒6.8%、6%和3.1%的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吉利承諾將長期持有其股權。
戴姆勒在公告中表示,作為一名高瞻遠矚、遠見卓識的中國企業家,戴姆勒非常理解和欣賞李書福,并期待與其就未來發展戰略進行富有建設性的討論。
入股原因
今天下午,身在歐洲的李書福就吉利入股戴姆勒做出回應。李書福表示:“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巨大變革,有變革就有機會,機會巨大,挑戰也是巨大的。如何抓住機遇?必須要協同發展,共同占領技術制高點,尤其是在數字技術、線上技術取得主動權。”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擁有危機意識,尋找協同發展的合作伙伴。
在變革的大背景下,李書福預測未來世界傳統汽車行業只有2~3家企業能活下來,誰能屆時占領技術制高點,誰就是勝利者。在李書福看來,戴姆勒是全球汽車領導者,在電動化、智能化、無人駕駛與共享出行各領域都是引領者,從戰略協同的角度,戴姆勒與吉利、沃爾沃產生協同效應,這是吉利入股戴姆勒的一大原因。
入股資金
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時,為了滿足福特汽車「保證至少15億美元流動資金,沃爾沃轎車公司的未來運營」,吉利曾籌措了包括13億現金收購款在內總計30億美元的資金。資金來自于中國、美國和歐洲的多家銀行,瑞典和比利時政府也為收購提供了低息貸款擔保。但本次入股戴姆勒交易金額高達89.75億美元,對于資金來源,李書福表示,收購資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過海外資本市場安排,實現收購資金自我平衡。他強調吉利此次入股資金沒有使用中國境內資金。隨后吉利內部人士披露,興業銀行和摩根斯坦利負責為吉利本次交易籌款。
李書福個人or吉利控股?
就外媒報道的“李書福個人入股”,李書福回應稱報道系誤讀,外媒將李書福個人代指吉利控股集團,并不存在李書福個人入股一說。
入股影響
全球主流車企都將CASE(CASE:援引自奔馳未來戰略,互聯(Connected)、自動駕駛(Autonomous)、共享與服務(Shared & Services)及電氣化(Electric Drive))作為汽車產業未來的四大演進趨勢。
而吉利入股戴姆勒,折射出的卻是另一個主流卻較少見諸于報端的關鍵演進趨勢。關于吉利入股戴姆勒的原因,兩個字可以概括:協同。事實上,包括雷諾-日產聯盟,新造車公司蔚來連續與江淮、長安、廣汽達成合作都是基于此。李書福一直在各個公開場合強調產業間結盟、合縱連橫協同發展的重要性,吉利自身也一直在身體力行的踐行這一原則——
2010年3月28日,吉利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最終股權收購協議在哥德堡簽署,獲得沃爾沃轎車公司100%的股權以及相關資產(包括知識產權)。
2017年6月23日,吉利控股與馬來西亞DRB-HICOM集團簽署最終協議,收購DRB-HICOM旗下寶騰汽車(PROTON)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Lotus)51%的股份。
2017年11月13日,吉利控股與美國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達成最終協議,吉利控股集團全資收購太力公司。
2017年12月27日吉利控股收購了沃爾沃商用集團8.2%的股份,成為了沃爾沃第一大股東,并擁有15.6%的投票權。
李書福為什么要全球范圍“買買買”?2017年8月4日,吉利控股與沃爾沃成立了一家雙方各持股50%的技術合資公司,雙方將共享沃爾沃四缸發動機技術,并聯合開發下一代純電動車平臺技術。未來,雙方將共同承擔研發費用和采購成本,開發出的新技術實現在吉利控股集團內跨品牌共享。
通過合資公司實現平臺和技術共享,整合供應商體系,以最大程度地發揮節約成本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提高投資回報率。吉利斥資近90億美元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的終極目標也在于此。尤其是在行業變革的當下,合縱連橫并肩作戰意義尤為關鍵。
致力于通過產業結盟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的極端行業代表是菲亞特克萊斯勒(FCA)董事長Sergio Marchionne。
2015年4月29日,Marchionne向投資者發表題為《資本家的懺悔》(Confessions of a capital junkie)演講,在演講中他提到,汽車制造商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相比較其他行業來說非常“糟糕”,整個行業有45%-50%的資金花在了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各個車企出現“大范圍重復開發類似的技術和平臺”,造成了極大的投資浪費。例如,目前包括大眾、豐田、通用、福特、現代、本田、日產、PSA等在內的主流車企幾乎清一色地都開發了三缸和四缸發動機、5速和6速的變速箱。這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吞噬了利潤,也沒給客戶帶來應有的價值。
所以他的建議是,尋求FCA集團與通用、福特、大眾等大型汽車集團結盟重組。出于種種原因,以上幾家公司負責人最終都婉拒了這一提議。
但在汽車產業處于變革期的當下,行業結盟的意義被放大了。通用全球執行副總裁錢惠康此前接受36氪采訪時提到一個觀點:車企投資/轉型新興業務(電氣化/自動駕駛等)的前提是傳統業務(燃油車銷售/發動機研發等)發展得足夠好足夠健康。這句話講出了車企的難處:出于競爭的需要車企必須以積極的姿態投入新興業務,但新業務的資本投入卻依賴于成本不斷壓縮的傳統業務的投資回報。
如果傳統車企可以結盟共享平臺或技術、強化成本節約,以規模化實現利潤提升和債務的削減,可以更好的抵御生來智能/互聯/電氣/共享的特斯拉+中國新造車公司們的沖擊。
李書福大手筆入股戴姆勒顯然不是為了單純的財務回報,除了向戴姆勒董事會喊話“必須要協同發展,共同占領技術制高點”,36氪獲悉,李書福將于2月28日前往德國斯圖加特的戴姆勒總部,與戴姆勒董事會成員會面。
戴姆勒自身也不排斥這種聯盟思路,2017年11月4日,一家名為Ionity的快充設施建設運營公司宣告成立,該公司計劃在歐洲建設400個輸出功率將達到350kW的快速充電站,打造一個超高速充電網絡對抗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網絡。戴姆勒、寶馬、福特、大眾及其子公司奧迪和保時捷都是Ionity的支持者。戴姆勒還領投了全球最大的充電網絡運營商ChargePoint G輪融資,跟投方還包括寶馬旗下的i Ventures。
除此之外,戴姆勒近年來穩中有進、大規模、成體系的全球電氣化轉型戰略可能也是李書福入股的重要原因。2017年3月29日,戴姆勒宣布了到2020年投資100億歐元,推出50款新能源汽車(包括10款純電動汽車)的電氣化戰略。
具體而言,戴姆勒注冊了EQ/EQA/EQB/EQC/EQE/EQS/EQG/EQX等多個純電動車型商標,涵蓋緊湊型、中型、大型、SUV、皮卡等多款產品。計劃在中、美、德三地推進電氣化,在德國不萊梅、辛德芬根、拉施塔特、美國塔斯卡盧薩、中國北京和法國六地建立電動汽車制造工廠;在德國建立卡門茲、斯圖加特、美國塔斯卡盧薩和中國北京的五座動力電池工廠已經完工或接近完工。
吉利2015年宣布了未來5年的新能源產品戰略「藍色吉利行動」,目標到2020年新能源車銷量占比90%。在那之后,吉利于去年7月18日敲定了300多億規模的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
此前有媒體報道,吉利已經與戴姆勒就在湖北武漢設立新能源合資企業進行了多輪磋商,李書福奔赴戴姆勒總部的意味不言自明。
戴姆勒-吉利-沃爾沃三角組合能否成功轉型升級,成為李書福口中占領技術制高點、未來僅存的2~3家傳統汽車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