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評測】評價奧迪新MMI系統:奧迪的“指尖革命”
如果要評價奧迪新MMI系統,“比手機好用,沒手機好玩”會很貼切。
對奧迪來說,“燈廠”一直是它揮之不去的標簽;但隨著新A8、新A7和新A6陸續的發布,它們搭載的全新MMI系統(內部平臺代號MIB2+)也開始映入眼簾,基于對這個系統的體驗,奧迪不排除在未來繼續贏得“屏廠”這個稱號,甚至,也有可能在車機領域再現十二年前蘋果對手機的顛覆。
稱其為“屏廠”,不單單是因為新MMI系統的幾塊大屏看起來特別炫,更因為在這些屏幕后邊,奧迪展示出了自己對用戶體驗的深刻洞察,以及對技術獨一無二的執行力。
亮點一:史上最干凈的MMI系統
以車云菌測試的奧迪A7為例,這款車使用的全新MMI系統,取消了傳統MMI系統中必備的導航按鍵,這意味著中央通道部分(排擋桿所在位置)可以設計得更清爽,同時你在控制MMI系統的時候,也可以做到手眼合一。
能做到“手眼合一”是因為,在傳統MMI系統中,用戶必須用手去控制導航按鍵,但視線卻要落在顯示屏上,這種感覺就好像游戲玩家經常說的“盲操”,或者說剛剛學習使用電腦時,訓練自己在不看鍵盤的前提下就能熟練打出字來,這需要你在潛意識中把手部運動和視覺信息高度結合起來,達到控制手眼同步的水平。
但問題是,你坐在桌前玩電腦是一碼事兒,駕駛車輛穿梭在車流中又是另外一碼事,你沒法強求自己邊開車邊打字對吧?
車機屏幕控制起來的難度遠比控制手里的PAD屏幕難多了
所以,對很多人來說控制傳統MMI系統的感覺總是很奇怪,你總是會感覺到手部運動和眼睛看到的信息沒那么協調,而且考慮到這么操作會分心,所以很多人就放棄了對這個系統的復雜應用,使它成為了車內的擺設。
但最新的MMI系統中,所有機械按鍵都變成了觸摸屏上的直接操作,這就允許駕駛員在監視顯示屏的時候還能看到手部操作,也就是說——終于實現了手眼的合一,再也不用逼駕駛員去“盲操”MMI系統了。
不同時代的MMI系統,但是只有最左側的新一代MMI系統看起來最清爽
事實上,從MMI系統的演化規律來看,之前老Q5所使用MMI系統是四鍵系統,現在比較常見的A4、A3和Q5L使用的是兩鍵系統(內部平臺號MIB2),而最新的A7、A6和A8使用的則是觸屏版MMI系統——奧迪一直在減少物理按鍵在MMI系統中的數量,從而讓控制體驗更加直接,并讓車內的設計更加干凈整潔。
亮點二:以假亂真的觸屏質感
但是,完全取代了物理按鍵似乎又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比如寶馬就傾向于保留物理按鍵來保證控制精度——這就好比我們手里捧著手機操作時不會感到不方便,但當這部手機舉在別人手里并把屏幕對著我們,再讓我們操作時(與車內操作中控屏的姿勢很像),就會感到很別扭了。
一個典型的多鍵MMI系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一代MMI系統用電子技術從觸感和聽覺兩方面盡量“模擬”傳統物理按鍵操作時的質感,盡可能把觸摸屏的操作感受也“還原”到傳統機械面板的水平,繼而把電子技術的先進性和可擴展性,與傳統體驗很妥善地結合在了一起。
具體方式,就是通過顯示屏背后一個可以引發震動的機械組件(上圖中演示的部分),以及與其聯動的微型揚聲器,給控制者傳遞一個同步的觸感和聽覺回饋,從而加強手指對屏幕施加壓力時的控制感。
但奧迪并沒有簡單地把觸感的還原止步于此,在常規的觸摸屏上,一般只具有“觸”這一種操作,也就是說,當你的手指激活屏幕的時候,顯示屏的相應位置就被激活了,而顯示屏也只有激活與非激活的兩種狀態;但在全新MMI系統的顯示屏上,手指與顯示屏的“互動”卻有三種全新方式——“觸”、“單擊”和“長按”。
事實上,這塊屏幕你根本“按”不下去的(屏幕的自然形變除外)
當你用手指觸碰顯示屏中任意一個可使用的按鍵圖標時,系統會先通過圖標的動畫或顏色變化進行確認,這是所謂的“觸”;如果你不松開手指,繼續用力按下相應圖標,該圖標會高亮顯示,并發出“咔噠”的聲音以及短暫的“震動”,并隨之啟動相應功能,這是所謂的“單擊”;
如果你“單擊”之后不松手,那么就可以實現“長按”的功能,在導航界面中,這可以幫助你實現直接位置導航,或者在主菜單界面中,激活圖標的自定義排列功能。
可以說,與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手機相比,這套奧迪MMI系統不僅僅實現了從物理按鍵到觸屏操作的升級,它還用優秀的電子技術,完成了對物理按鍵的觸感還原——這就好比是讓冷冰冰的觸摸屏也具備了“動起來”的能力,使用戶和汽車的溝通過程更生動,更有趣。
亮點三:來自未來交通工具的設計質感
正是基于這種對物理按鍵以假亂真的還原能力,搭載這代MMI系統的A7,以至于同期的A8和A6,有可能成為奧迪量產車歷史、甚至汽車歷史上設計有最少物理按鍵的汽車之一,而這也塑造了它與眾不同的設計美感和交互體驗:
當你關閉了車輛的電源系統之后,整個A7的內飾給你呈現出了一種極致的素雅和精致,它沒有傳統汽車那種強調功能的視覺壓迫感,相反,倒是因為幾條粗壯且變化有型的鍍珞條的勾勒,外加大量鏡面顯示屏的運用,你可以在其中找到一種穿越到未來,看到未來交通工具的既視感。
而當你啟動車輛,打開燈光系統后(此時最好是晚上),那些剛才看起來還是平靜如水的屏面,此時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在黑暗的背景中突然亮起了一排排的按鍵圖標和圖形。
而這輛A7提供的氛圍燈光套件,以及意外中發現的,可以點亮的“quattro”標,也配合那些亮起來的顯示屏,構建出空間、體積和材質的相互關系。在黑暗中,這些發光體如同“漂浮”在夜海中的發光生物一般,促成了你身處奧迪A7內,如同沉浸在3D科幻電影場景一般的奇異體驗。
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鑲嵌”在黑暗背景上的按鍵圖標,你會發現其中的一些隨著手指的觸碰,還具有生動的動畫效果;而那些不具備動畫效果的圖標,即使不去看文字,只看它傳遞出來的畫面信息,也能將其背后的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所以,這套MMI系統的用戶界面設計雖然看起來漂亮,但功能性一點不差,兼顧了美學和功能性的雙重要求。
亮點四:化繁為簡的菜單學習模式
當你深入這套MMI系統的菜單之后,你會發現無論在哪些頁面下,這套系統的菜單結構和頁面設計都遵循一個淺顯易懂的規律:
當你按下“HOME鍵”進入初始界面時,你會看到所有的大類功能,比如收音機,媒體、電話和導航等;如果你點擊其中一個大類之后,你會繼續看到一些子類菜單,比如在“通用”這個大類項目下,有很多關于亮度、聲音方面的子選項。
當你進入子類選項之后,就是最初級功能的調整和選擇界面,在這個界面里(下圖),設計風格得到了高度統一:都是左上角設計為關閉頁面的按鍵,右上角設計為設置按鍵(如果有的話);另外,初級功能的調整幾乎都可以通過移動滑塊或點擊“是與否”來完成。
所以說,這套系統不但把繁瑣的車輛功能給梳理成了淺顯易懂的菜單結構,還把具體的操作流程給簡化成了滑滑手指、或點來點去的操作。這不但需要非常強的邏輯性,更需要對產品和用戶的深度理解,才能把合適的選擇留給消費者,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做出選擇,能“無師自通”這套系統,并迎合不同人的個性化需求,而不是把所有的功能都羅列出來,讓人看一眼就感到“頭痛”。
亮點五:把難看的預留鍵還給歷史
如果說,傳統的物理按鍵變成用顯示屏虛擬出來的圖標按鍵,給用戶呈現了一個更具設計質感和畫面美感的內飾環境的話,那么對工程師來說,則歷史性地解決了一個工程難題——消滅預留鍵。
經常開車的人都知道,如果你駕駛的不是頂配車型,那么在你的汽車上難免會留下一些沒有任何功能的預留鍵,這些看著像按鍵的假設備呆在那里,除了提示別人你買的車有功能“缺失”之外,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可一旦所有的物理按鍵都被顯示屏后的圖標按鍵替代之后,我們就不用為預留鍵煩惱了,因為所有圖標按鍵的尺寸和排布,只是系統代碼中的一串數字,只要改寫這串代碼,按鍵的數量、次序和尺寸就可以重新安排。
眼下,很多車機系統已經可以實現對功能圖標的自定義排序了,那么在未來,對功能按鍵的自定義排序也基本不是什么技術上解決不了的問題,畢竟在手機游戲的產業中,讓用戶自定義操作按鍵的位置,提高在游戲中的操作順暢度,已經被證明是一條迎合用戶體驗的正道(所以說汽車設計師是不是也要經常玩手機游戲呢?)
擺脫了傳統車輛中預留鍵的困擾,既是觸摸屏和數字技術帶給未來車機設計的一種解放,也是現有汽車交互設計理念受到的一次巨大沖擊,因為它給設計師破除了傳統的加鎖,帶來了更多的空間和發揮余地,也給更好的用戶體驗帶來了期待。
但,這套MMI系統所使用的技術,即便帶給我們諸多的驚喜和想象,但實際使用體驗中出現的幾個問題卻說明了一個嚴峻的事實:
“我們眼下并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駕馭這個技術。”
導向這個結論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因為我們必須遵循現有的汽車設計框架和傳統,二是眼下MMI系統背后的新技術確實也沒那么成熟,但最重要的,就像蘋果手機也需要一代代迭代一樣,車機系統的進步也需要一個發展過程。這也意味著消費者需要以寬容的姿態去看待產品體驗中的不足。
問題一、自由度低、屏幕有效使用率低
在MMI系統的主功能頁面中,一共有8大類功能入口,但車云菌認為,對一般用戶來說,考慮到實際使用需求,大多數人對這些功能的需求不會超過4個,這也就意味著這塊屏幕的有效利用率還不到50%。
一屏八個按鍵,但是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有多少個是常用的呢?
因此,除非用戶界面有著強大的自定義能力,否則沒法滿足提高屏幕利用率的目的。但這代MMI系統的實際表現卻說明其自定義能力很有限,在車云菌手中,它既沒有實現在一個頁面中顯示最常用四個功能圖標的想法,也沒有便捷指出改變圖標大小的方法。
但在競爭對手的“i-Drive”系統中,已經可以實現在一個界面顯示3個大圖標或者顯示6個小圖標的功能了,這雖然是個小提升,但如果MMI系統可以活動類似的功能,無疑會錦上添花。
問題二、翻譯不準確,缺乏足夠的自我“說明”能力
汽車是一個復雜功能的集合體,如何把一個復雜功能用簡短幾個字“翻譯”給用戶,是所有汽車制造商都要面臨的挑戰,但現實是,沒有誰能在這方面做到盡善盡美。
在新一代MMI系統中,依然存在類似的“翻譯”問題,比如說在導航功能設置中,有“擁堵路段顯示”、“暢通路段顯示”設置選項,這兩個選項分別代表什么功能,在不同的用戶那里肯定會得到不一樣的理解。
有多少人能在看到這個小人第一眼的時候,就知道它可以點擊?
此外,新A7中控下屏主要顯示空調系統的控制界面,在這個界面上,你可以直接操作左右分區的溫度,并通過點擊中間的“小人”圖標,來調整出風口的開閉。但對很多剛“結識”這個系統的用戶來說,如果沒有提示,可能很多人都不會想到那個“小人”圖標竟然是用來調整空調出風口的。更準確的說,當出現“小人”圖標時,意味著所有的空調出風口都處于關閉狀態。
這兩個問題,直指當下所有車機系統都存在的一個問題——“翻譯”不準確,或者更進一步的說,是對自身功能的“說明不夠”。
即使眼下車機系統越來越在界面設計和控制方式上貼近手機,但考慮到車機和手機存在天然的使用頻率差異,所以常規車機想在用戶不看說明書的前提下做到讓人“一看就會用”,還是需要設計師進行大量“換位思考”的。在這方面,一個小白用戶提出的意見往往比一個設計師提出的意見更重要。
況且,在車云菌接觸的產品中,存在“說明不夠”問題的車型,并不僅僅局限在像奧迪A7的高檔車上,在很多經濟型車上,一樣存在這個問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在豐田和雷克薩斯車機系統中(帶大屏和藍牙功能的),用戶想在車機系統中給手機添加藍牙連接,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檔位置于P擋,二是左腳的“腳剎”必須踩下。滿足不了這兩個條件,藍牙管理界面中的“+”號就會處于灰色狀態(下圖),無法操作。
豐田產品內添加藍牙連接界面
很多人都問過“我”怎么給豐田車添加手機藍牙,但這個問題直到我遇到一個明白人之后才有資格回答別人。換句話說,在我接觸豐田車的幾年里,我甚至一度認為自己用過的豐田車的藍牙模塊都有毛病!
而造成這個尷尬的原因,僅僅是因為用戶嘗試激活界面灰色“+”號的時候,沒有一個提示框適時跳出來,告訴用戶問題出!在!哪!里!
所以,未來如果誰能解決車機系統對用戶的學習引導性差的問題,誰就有機會驅動用戶需求所引發的數據流量——提升車機的易用度,逐漸發展出替代手機的功能,難道不吸引人嗎?
問題三、語音控制系統是奧迪的大短板
在奧迪這一代MMI系統上,語音控制系統的識別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但,這僅僅是局限在和以往奧迪語音控制系統比較的時候。
激活語音控制系統的按鍵在方向盤的右側功能區
這套MMI系統內置的語音控制系統,可以通過上下文的邏輯進行簡單對話,比如你跟它說車里有點冷,它會詢問你把空調調到多少度;或者是根據你手機通訊錄里的聯系人進行相近的語音模糊匹配。但實際的使用效果是,它對語音的識別準確度和識別能力還是不夠,假如你說話的速度稍稍快一些,它可能連21和27都分不清。
此外,根據車云菌的實際測試,該語音控制系統應當只是對駕駛員位置做了拾音處理,因為副駕駛的語音指令并不會引起系統反應,但如果駕駛員后方的乘客說話聲音大一些,也有一定概率能引起語音系統的回應,車云菌認為,這是一個系統功能BUG。
所以,相比于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比如寶馬的自然語音識別系統,奧迪的這套系統已經落后太多太多了。而眼下奧迪和騰訊的數字化合作,極有可能也會考慮這個領域進行交叉,但在沒有確認自己產品和數據的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奧迪想必是不會貿然引入外部技術。
只是,考慮到現在市面上很多售價18萬的車,甚至是售價10萬出頭的自主品牌車型都有了出色的語音控制系統做支撐,而售價80萬的A7卻可能連21和27都分不清,車云菌也是不得不替奧迪捏一把汗了。
此外,我們本來也想試一試MMI系統的導航功能,但鑒于語音識別系統確實不給力,堵死了我通往導航系統的一扇大門,所以我還是用手機上的高德導航比較方便,畢竟后者也支持語音輸入目的地的便利操作,而且智能識別率還很高。
寫在最后:
總的來說,奧迪呈現給我們的全新一代MMI系統,確實達成了顛覆傳統車機系統的目的——和競爭對手的觸摸屏相比,雖然MMI系統用的也是觸摸顯示屏,但奧迪卻深刻意識到了觸摸屏在車機端和手機端需要具備的基礎控制差異:
“它用電子技術對傳統傳統物理按鍵的觸感模擬,使其無論是從想象力、可拓展空間、還是體驗層面,都超出了同時代車機系統的互動表現。”
這就像當初iphone顛覆了傳統鍵盤帶給人們的體驗一樣,MMI系統對觸控技術的細化,使其具備了對車機系統來說最基本、最重要的“好用”要求;與此同時,得益于奧迪出色的工業設計,這套MMI系統呈現的使用界面也非??苹?、具有極強的未來感,這也讓它非常“好看”。
奧迪新MMI系統給車機系統設計思路帶來的改變,頗有當年蘋果手機改變傳統手機設計的現代意味。
不過,在滿足基本“好用”的同時,奧迪在語音控制系統方面的短板,卻影響了這代MMI系統的綜合體驗,因為對我們使用者來說,與汽車的“溝通”手段無非是用手或者聲帶來完成(無關駕駛方面的溝通),但奧迪在自然語音識別能力上的短板,無疑讓這代MMI系統少了一條與用戶溝通的橋梁。
綜合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結論:
1、車機系統對用戶要依次滿足“好用”、“好看”、“好玩”這三個不同層面的功能/設計需求;
2、在數字互聯車機系統的幫助下,汽車要從單純的“好開”,逐漸滿足“好用”。
3、車機系統的綜合表現遵從“木桶效應”原理,即性能最短板的一面決定了車機整體的表現。
4、車機設計過程中要深刻地意識到人和人之間認知能力的不同,很多時候,小白的意見比設計師的意見更重要。
5、車機提供的體驗將會越來越“手機化”,只有完成對“車內手機”的體驗顛覆,車機系統才能替代手機成為“流量泉眼”,成為持續價值的創造者。
事實上,除了之前提到的若干優點,MMI系統內三屏不同的“角色設定”、方向盤背后數字儀表盤的安全考量,獨特的“屏幕清潔模式”,也都是這套系統的隱藏亮點。
但就目前羅列出的內容來說,已經能滿足大部分消費者了解這套最新MMI系統的目的了,或許,當你走進一個奧迪展廳時,完全不需要發動引擎,就可以向同行的人炫耀一下自己對最新產品的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