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與德國奧迪工廠同款?體驗北京大興機場黑科技——機器人泊車
編者按 :經過體驗后,我發現雖然大興新機場的智能泊車技術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這項技術的閃光點也很多。據悉,機場相關的運維方也已經結束了試運營,開啟了調試升級。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項自動化技術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日前,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的大興新機場正式啟用。機場在黑科技方面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人臉識別、無紙化與機器人泊車等技術讓我們贊嘆的同時也充滿好奇。這次就借著假期與志愿者車友一同走進了大興機場,與大家一起了解、體驗“機器人泊車”這項被人稱為“兩分鐘搞定停車”的趣味科技。
[機場基本介紹]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Beijing Dax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位于中國北京市大興區及河北省廊坊市之間,距首都機場67千米,承載疏解首都國際機場壓力并推動雄安新區建設的職能。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于2014年12月開始動工, 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運。 機場建設僅歷時5年,被稱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機場航站樓綜合體建筑140萬平方米,可停靠飛機的指廊展開長度超過4000米,機場規劃268個停機位。除了建設理念超前,充滿藝術感外,在自動化等高科技領域也有著突出的表現。
[“兩分鐘搞定停車”,這是一項什么技術? ]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這項技術。這款智能泊車助手的運營方名為LTSMART。這家麗亭智能科技LTSMART與德國serva transport systems公司聯合設計研發了一款名為RAY的機器人泊車系統并將其應用在了大興新機場。根據公司官網的介紹,這一技術“可在同等面積下增加60%的停車數量”。
那么這款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呢?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通過機器裝配的四只(像叉車一樣的)“大鉗子”,RAY機器人可以在車輛側面,將四個車輪“抬起來”,并運送到系統算法安排下的停車位上。
此外,這項技術已被應用于德國奧迪汽車工廠,協助臨時儲存Q5,A4和A3型號車輛;并在2014年6月于德國杜塞爾多夫機場開啟運營。從理論上講,這一技術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
在機場與工作人員溝通,并查詢了相關資料后,我們了解到:大興機場這一智能泊車的目的是“幫助不想浪費大量時間在尋找停車位的、或是時間緊急需要趕飛機的客戶節省時間,助力泊車”。在宣傳中,我們注意到LTSMART的智能停車場有這樣幾個優點:1. 車庫空間更大,停車入位、上下車的空間更大 2. 不需要為了尋找停車位煩惱 3. 機器人停車速度快,節省時間 4. 停車場離登機口更近
[親臨體驗“機器人停車”:進的快 出的慢 部分車型難匹配]
那么,這項技術到底長什么樣?在機場的運行情況又是否像宣傳中的那么好呢??我們找到了一位希望體驗這一技術的車友,一起來到大興機場,體驗機場的智能泊車功能。
LTSMART的智能泊車停車場(下文簡稱智能停車場)位于P2停車樓1層,根據指示牌就可以找到。P2停車樓1層的智能停車場由四面大鐵絲網“劃出地盤“,智能停車場周邊則分布著普通車位。據悉,這座智能停車場共有148個停車位、4個交接站、2臺機器人。
來到智能停車場,由于車位較少,筆者將車停在了智能停車場的入口對面的普通車位上,開始記錄謝先生駕駛的奧迪A4L體驗智能泊車的過程與時間。停車時間較快,大約8分鐘,取車時間等候時間較長,約13分鐘。
但剛到停車場我們就產生了疑惑:我們去哪里排隊等候?智能停車場有4個口(即4個交接站),哪個是入口?雖然沒有標識物引導。但工作人員就在現場,直接引導我們將車停進交接站,這個交接站,基本就是一個“等待車庫“,為了更加形象理解,我們接下來將用“車庫”代稱“交接站”。
由于機場沒有大規模投入使用,普通車位還沒占滿,來智能停車場的用戶也比較少。我們沒有排隊,直奔主題。首先,工作人員讓我們將車車頭朝前停進車庫,在幾次調整將車身調直后,智能系統提醒我們帶好鑰匙錢包等貴重物品鎖門下車。由于車身調整過程較長,這一過程大概用了3分鐘。
出了車庫,在車庫門口的機器上我們進行了注冊賬號、填寫車型/車牌號與取車時間等相關信息,這過程大概用了5分鐘,如果去掉注冊信息的時間,大概是2分鐘。
隨著操作完成,車庫的門緩緩關閉,而車庫右側的門則緩緩打開,一臺RAY機器人用了大概20秒來到了我們面前,開始嘗試將車抬起來,轉移到車位上。很快,機器人就將這臺A4L抬起,與此同時,車內的警報聲也響了。工作人員在一旁表示:這是奧迪報警系統的通病。隨著機器人的移動,試驗車的尖叫聲離我們越來越遠。謝先生拿出鑰匙對愛車進行了遠程控制,關閉了報警聲。但他表示:還好車停的比較近,要是停車的距離較遠,我可能還要繞一圈到那頭去解除警報。
在謝先生的車停穩后,下一輛排隊體驗的車主也將車停進了車庫,在一系列列操作后,RAY機器人卻遲遲不見蹤影。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停車場共有四個車庫用于車主停、取車,兩個機器人進行工作。遲遲沒有機器人來取車,是因為其他兩個區域的機器人都在工作中。
把目光轉向邊上的“車庫“,我們發現,一輛上汽通用旗下的GL8似乎難住了智能機器人:”大爪子“接近輪胎后,發出警報聲,又退了回來,似乎無從下手。現場工作人員向我們解釋道:由于搬運過程需要由計算機與感應攝像頭等設備對車輛軸距進行計算,機器人無法支持過長軸距的車型,所以需要由人工進行數據核定。
由于謝先生和家人還要在機場體驗一段時間,我們沒有對他們進行太多打攪,只是約定了讓他在取車環節記錄下等候時間,用以確認停車場的效率問題。根據反饋,我們了解到,再不排隊的前提下,謝先生從到達停車場到坐上愛車,包括對設備進行操作的環節,取車等候一共用了13分鐘。他認為:等候時間長的主要原因是機器人一直沒有進行工作。
與謝先生分別后,筆者又嘗試了從停車場到安檢口所需要的時間。從停車場走到安檢口(趕飛機式快步走)用了7分多,從安檢口慢慢悠悠走回來(+去個衛生間),用了近14分鐘。從這個測試數據上來講,“智能停車場”的位置還是十分便利的。
[車主評價:技術前衛,但進步空間大]
除了與謝先生進行了溝通,我們還采訪了那位等候了很長時間的GL8車主,向他們詢問了對于智能停車場的看法,其中包括優缺點、隱患、未來對智能停車場的發展態度等問題。
由于臨時采訪的GL8車主不愿留下姓名,我們沒有對這位車主進行背景介紹。但這是一位中年男士,也和許多人一樣,帶著家里人到機場來玩了。他向筆者表示,GL8是一輛非常大眾的產品,機器人在泊車的時候卻出現了bug,這讓他對技術的穩定性有些擔心,“雖然說這個技術是為了減少我找車位時間的,可是如果遇到(機器人)不能識別的時候,會給我帶來很大困擾的。”
第二位我們的好友、車主大可可則從兩個方面進行了評論,這項技術的優點,是在與它提升了車位的使用效率,智能泊車時的速度也比較快。然而問題也相對明顯,一是停車場沒有劃分等候區與取車區,車庫外面就是正常的停車樓道路。一旦車流量增大,會影響公共道路的運行。
其次,取車還要把車從車庫里倒出來,對于技術一般的司機,也是個難題。而且四個(停取車)門都離得很近,如果在車流量大的情況下,取完車怎么出來還是個問題。
第三,取車速度太慢了,謝先生停車用了5分鐘,但取車等了13分鐘,他說:“機器人就是不過來取車。“初步判斷,這個問題可能是計算機算法的問題。謝先生表示:如果能在效率上進行提升,實現停取車2-3分鐘一輛的話,他會愿意再次使用這個智能停車場。
小結:采訪完兩位車主,我們了解到,大興機場智能停車場整體的技術水平是十分優秀的。但可能在技術方面還有一些“水土不服”,在規劃方面,似乎也有一定提升空間。
[強力的競爭者 代客泊車VS機器人智能泊車]
有需求就會有商機,在智能停車出現前,我們又是如何幫助趕時間、不想找車位的車主停車的呢?通過資料搜索,我們注意到,北京國際機場有一項“代客泊車的業務”。
這項業務的內容是:代客泊車公司會有專人在機場等待客人,與客人見面,簽訂相關協議后,替客人把車停到自家的停車場,在約定時間再將車開到航站樓,交還給車主,不僅便利、停車的價格也比機場停車還要便宜。盡管現在智能停車場在試運營期間還沒有收費,但是隨著停車場開始收費,要給停車樓交錢(1小時10元)外,車主還要給智能停車場交一份錢(價格尚未披露),這樣的價格如何與成本更低的人工泊車進行對抗?還有待觀察。
此外,如何規避在智能停車場中小概率發生的刮蹭事件也是個問題。如果在RAY機器人發生故障造成車輛受傷,那么是否有法律條文對車主的權益進行保障?至少在現階段,我們沒有看到LTS MART公司與停車的客人簽下相關的合同協議。
總結:本次大興機場之旅讓我們對智能停車場有了新的認識,也了解到了智能化的飛速發展。盡管還存在不少問題,但聽說這家公司近幾天已經停止了試運營,開始調試技術,進行規劃。在未來,期待著更加高效的智能停車場帶給我們更好的體驗。
本次和大家一起體驗了大型機場的“機器人泊車”技術,在了解高科技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注意到了潛在的一些問題和隱患。未來,我們將繼續為您關注更多有趣、有料的汽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