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常識】解碼小汽車碰撞大車誰更安全?
盡管從歐洲或者北美的碰撞成績來看,“小車一定比較吃虧”的說法并非成立。不過看似美好的五星成績,卻無一例外采用車子以一定速度撞向靜止墻壁,或許這可以反映出小車跟大車同樣撞樹或者撞墻的安全性能,但如果是小車和大車對撞的話,那些碰撞五星的小車還真的安全嗎?
為此,ADAC(全德汽車俱樂部)、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均給出了相同的答案。ADAC曾經用一臺碰撞五星級的菲亞特500與碰撞四星級的奧迪Q7對撞,如果按照“星級”理論,菲亞特500理應勝出,但碰撞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奧迪Q7的車頭的潰縮區域只用了一半,而菲亞特500連乘員艙都產生了變形。
奧迪Q7車頭潰縮區域只用了一半,菲亞特500連乘員艙都產生了變形
而IIHS則拿同品牌的A0級車與B級車對撞。其中包括奔馳C對撞Smart、雅力士對撞凱美瑞、飛度對撞雅閣。其對撞結果Smart、雅力士三廂(國內的威馳)和飛度均出現了嚴重的形變,乘員艙也受到嚴重破壞,而凱美瑞和雅閣的損毀情況甚至低于單車碰撞。
其實出現這一結果并不意外,無論汽車安全如何優化,我們均無法改變物理世界下的定律“力”與“距離”。如果刨除車身結構的強度不談,車與車對撞,車身的大小尺寸和車輛重量,才是決定誰更安全的基本定律。
雅力士碰撞結果
飛度碰撞結果
Smart碰撞結果
車身尺寸對安全的影響
比如單車碰撞測試中,障礙物均為同樣尺寸和質量,測試車輛僅需根據自身尺寸和重量,對潰縮區域進行相應調整就可獲得優異的碰撞成績。例如大車的車頭“可承受撞擊的長度”比小車更長,因此緩沖空間更加富裕,而小車則需要用盡每一分潰縮空間,所以盡管大車和小車的單車碰撞測試結果相同,但大車只用了70%功力,而小車則需要竭盡全力發揮100%功力。而反應到對撞測試中,尚有余力的大車顯然更具優勢。
車身重量對安全的影響
而大車由于尺寸優勢,除了潰縮區域更大,重量的增加也是大車更安全的原因。比如一個胖子和一個瘦子以同樣速度相撞,盡管兩者有著相同的骨骼和肌肉,甚至瘦子可能還能強壯,但胖子依然有很大幾率將瘦子撞飛,而這就是所謂的“動量”。當兩車以同樣速度對撞,重量大的車動量更大,重量小的車動量更小,最終在對撞瞬間,小車會吸收來自大車更多動量,這也是為何小車和大車對撞時,小車均無一例外的會被推開的原因。
當然,盡管我們無法改變的物理定律讓大車有著更多先天優勢,但小車與大車對撞真的必輸無疑嗎?梅賽德斯奔馳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事實上,事故的多樣性決定了汽車碰撞不能僅以一種方式來給予最終評定,其中奔馳就曾以“現實生活安全性”為車輛安全的哲學,也就是一款車必須具備能夠承受公路上任何車輛、障礙物依然能夠幸免于難的能力,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進行小車與大車對撞測試的主要原因。
早在幾年前,奔馳就曾經公開測試過smart fortwo與S-Class的對撞視頻。如今隨著第三代smartfortwo的發布,同樣的對決再度上演,并且兩位主角均是剛剛完成改款的最新車型,結果又是如何呢?
從物理定律上來看,兩車不僅尺寸差異巨大,重量也相差近2.1倍!因此smart fortwo必定會承受來自大車更多的動能。在車速方面,采用的是50km/h以50%偏置對撞的測試方式,其中smart車內塞進了兩足成人尺碼的假人,最終結果smart乘員艙依然有足夠的空間承受沖擊。
對此奔馳汽車安全部總監Rodolfo Schoneburg解釋道,第三代smart fortwo的潰縮覆蓋區域比以往更大,可以將沖擊力分散質全車部位,并且全車使用超高強度鋼材(UHS)比例極高,再加上更先進的安全氣囊、安全帶以及標配的膝部氣囊,均增強了smart的抗沖擊能力。除此之外,奔馳在設計全新一代S-Class時,也充分考慮到它對小型車的傷害。
由此可見,smart的“以小搏大”也少不了S-Class的照顧,但現實生活中,smart不可能總是能碰到懂得照顧小弟的S-Class。
老車不如新車安全
當然除了買大不賣小,買新不買舊也是關乎安全的重要條件之一。隨著汽車設計與汽車技術的進步,汽車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安全標準也隨之提高。比如對比國內外汽車碰撞測試,越新出的車型安全系數更高,老車型越低。前幾年某海外媒體曾發布過雷諾Modus和沃爾沃940碰撞實驗,質量更輕、個頭更小的雷諾Modus盡管被撞的轉了圈,但其更先進的高剛性車體依然保證了乘員艙的完整,而冠以路上坦克的沃爾沃940卻面目全非。
結論:小車不一定不安全,但大車更安全的幾率更大。除此之外,雖然物理定律決定了相同條件下小不如大,但我們同樣不可忽視良好車身結構對安全性能的決定作用。因此雖然不贊成貴的一定好,但有口皆碑的高端品牌在技術和成本上的大量投入,往往能夠在安全方面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