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帝思·健康】今日入伏!請收好這份“三伏天”養生指南
今日正式入伏啦,又迎來了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入伏后,上無纖云,下無微風,蟬聲滿樹,悶熱逼人。
“伏”,即“暑氣潛伏于地”之意,它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今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自今日開始至26日為初伏,中伏則始于7月27日,末伏要等到8月16日,直至8月25日結束。
“三伏天”里,很多人往往會覺得身體乏力、精神不振、體重減輕。因此,在民間,“三伏天”也被稱為“苦夏”。
那么,“三伏天”需要注意什么?又有哪些常見隱患呢?
伏天需當心中暑
入伏后,暑邪作祟,高溫、高熱、高濕的“桑拿天”將頻繁出現,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各類健康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長時間在高溫高濕天氣下工作者,一旦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的癥狀,可能就是中暑先兆。除了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大、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也易成為伏天中暑的常見誘因。
根據輕重程度,中暑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其中,熱痙攣癥狀最輕,主要表現為四肢肌肉的痙攣;熱衰竭較為嚴重,表現為頭暈、惡心、嘔吐、虛弱無力等,如不及時處理可發展為熱射病;熱射病最為嚴重,表現為意識模糊、昏倒、頭暈和癲癇,還會伴隨著頸肉痙攣、昏迷、哮喘、血壓升高、呼吸衰竭等病癥,不及時治療有生命危險。近幾年,每逢盛夏,都會出現幾例“熱射病”致命的案例,而長期戶外工作者及體質較差的老人、小孩、產婦更容易患病,是需要嚴防的“高溫殺手”。
因此,三伏天應盡量避免在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三點的高溫時間段出門,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戶外工作者尤其要注意高溫防曬工作,及時補充水分,注意勞逸結合。外出可提前準備一些如清涼油、風油精、薄荷錠等降溫藥品。
一旦發現中暑者,首先應將其迅速脫離高溫環境,移至通風好的陰涼處,讓其躺下休息,并向身體噴灑涼水降溫,或用冷水毛巾敷其頭部、頸部等處降溫,喂以含糖或電解質的飲料。病情危重或經適當處理無好轉者,應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醫院接受治療。
伏天謹記要防寒
都說“春夏養陽”“冬病夏治”,三伏天里,人體內的血管處于擴張狀態,肌膚腠理開泄,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因此,冬天手腳冰涼、畏寒喜暖者在夏季治療最有效果。
那么,三伏天如何去寒氣?吃羊肉、貼“三伏貼”、做三伏灸、刮痧等皆有效用。不過并非人人都適合,需根據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療法。
如此一來,一旦著涼,也更容易寒氣入體。而伏天酷熱高溫,人們多喜喝冷飲、洗冷水澡、愛吹空調等過度貪涼行為,導致外濕入內,反會引起脾胃升降,造成消化功能障礙,引起食欲不振等問題。
伏天若怕熱,可以喝常溫的涼白開,樸素養身。養成洗熱水澡的習慣,可以祛濕邪。空調宜開26度最為合適,兩三個小時后需要開窗透氣。
伏天應該吃什么?
伏天易熱、易上火、1易受潮,都說“夏季要吃苦”,即要學會吃苦瓜、蓮子、新鮮百合等味苦食物。
這些食物常被稱為“涼性食物”,能夠刺激膽汁、胃液分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吸收。另外,苦味食物的生物堿還具有刺激中樞神經使其興奮,提高精神活力,增強肌肉收縮和促進代謝的作用,能加快疲勞消除。不過,“苦味”食物藥性偏寒,多為涼寒之品,雖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食用太多也不好,特別是老人和小孩,食用適量即可。
都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入伏后是吃姜的最佳時機。夏天炎熱,體內陽氣空虛,溫熱的姜湯既能補體內陽氣之虛以溫中,又能借助陽氣發散排毒。
《荊楚記》記載:“伏日,宜作湯餅食之,名為辟惡。”整個三伏天期間都適合多吃面,面食性微溫,且養心氣,可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而暑熱讓人們食欲不振,面食能較好消化吸收。因此,民間亦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習俗。
綠豆有健脾的功效,可以適當喝些綠豆粥祛濕、健脾。綠豆煮湯能夠消暑益氣、清熱解毒,對于輕度中暑,頭昏頭痛、胸悶氣短、無汗煩熱癥狀能起到治療效果。綠茶清熱去火,還可以對人體流失的電解質進行迅速補充,進而維持體液的動態平衡,能夠幫助消除倦意,提神醒腦。
伏天應合理運動
常說“夏練三伏”,但并不是指不分時間、地點、情況盲目鍛煉。三伏天最好選擇在每天的6時-8時、17時-19時進行鍛煉,避開暑時不易中暑。此外,切勿在密不透風的室內進行運動,最好選擇在戶外運動,但每次不宜超過一個小時。高溫情況下,每運動20分鐘左右就應休息一次。如果恰逢連日的“桑拿天”,最好暫停運動,以免誘發疾病。
炎炎夏日更適合“輕運動”,即體能消耗少、技術要求低、時間要求松的運動養生方式。以半個小時的運動量為宜,快步走、瑜伽、輕體操、太極拳、跳交誼舞都是不錯的“輕運動”。
伏天切忌亂服抗暑藥
每到三伏天,藿香正氣水就成為了家庭必備的“萬能藥”。多數人在有感冒、中暑、腹瀉、頭暈、頭痛等癥狀時,都會選擇喝藿香正氣水來緩解不適癥狀。但藿香正氣水不是萬能藥,它也不能夠治療中暑,反而對于過敏及重度中暑者而言,服用后會加重病情。此外,老人、孕婦、嬰幼兒也都不適合喝藿香正氣水。其余多種抗暑藥也只能緩解輕度中暑癥狀,中暑后應先物理降溫再吃藥,注意遵守每種抗暑藥的禁忌,切勿胡亂服用。